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106司法特考五等庭務員考取經驗談-張O庭

106司法特考五等庭務員考取經驗談-張O庭


一、分數

國文84

英文78

訴訟法大意90
法院組織法大意98
總平均87.5 (錄取分數84)

二、學歷背景
文組、私立大學畢業、在校期間成績中下

三、報考動機
    畢業後曾在私人小公司待過兩年左右,薪資與工時不成比例,別說存錢,光是還學貸及生活花費幾乎打平,另外也是認知自己性格對於原本行業多變不喜歡,考量後覺得公務員或許是個選擇。

四、選擇考科
    一開始投入國考時,聽信補習班推薦的「一魚多吃」法則,即多數相同考科只要再多準備一科即多一次考試機會,因此第一年報考地特戶政、初等人事行政、鐵特事務管理、司特錄事,一年下來體認到這個方式不但要短短數個月內熟悉並專精此科目並非想像容易,且如此沒有一個明確目標容易讓自己怠惰,認為還有下個考試可以試試。
後來在一個機會下,有機會進入法院當職務代理工作,雖然時間不長,在裡面學到實務經驗,也更明確了解工作性質後,決定以司法特考為目標,原先想直接考四等書記官,也買了康德全套函授,後來時間來不及(只剩約5個月左右),考量想要快速上榜,先改以五等考試為目標,選擇庭務員是因為庭務員考科相對錄事而言簡單。

五、各科準備
    除了參考PTT、網路上部落格上榜心得以外,我有買康德四等書記官全套函授,選擇康德無非是它價格相較便宜,並且沒有鎖碼及期間限制,即便我現在考上五等想往上考仍然適用。

書單&讀書方式
()國文(宏典國文題庫+阿摩題庫)
國文別無他法,就是「反覆」狂寫考題(每天約做1-2份考古題),強調反覆是因為人腦有限,即便猜對或是寫錯的題目,沒有複習,一段時間後就會忘記,因此我盡可能同一份考卷兩周內再寫一遍,並且把不會的作成筆記反覆看。

()公民(羅文國考公民+羅文好公民臉書社團+阿摩題庫)
課本約在一周內看完後,每天做1-2份考古題(06~102年份,要控制時間),務必檢討每一題弄清楚並且自己做統整筆記,不會的拿課本出來翻,一定要觀念弄懂,而非死背!(我是把不會的寫在考卷空白處,之後方便複習),做完國考考題後,再來做高中學測/指考考卷,做久了可以發現許多概念會反覆考,這是基本盤,一定要把這些常考的弄懂,剩下冷門的可以多看時事新聞或是推薦加羅文的社團,老師不定時補充資料很有用。

()英文
這科我實在沒有認真準備,也是我這次考試的最大敗點,不知如何分享,不過我考後檢討時,認為無論再怎麼沒時間一定要多寫考古題,多看文章才不會到考試當天文章太長看超久。
訴訟法大意(康德函授+趙芸明白訴訟法大意+紙本考古題)
對於沒基礎的我而言,自己讀許多概念完全不懂,我花一個月把民/刑訴函授看一遍,同時搭配課本看一遍,有了基本概念後,寫一輪考古題,剛開始會錯很多,把法條拿出來比對找出錯誤的原因,重點寫在考卷或法典旁邊,這科是上榜關鍵,而且比起歷年考題方向,今年有幾題偏向實務,除了法條看熟以外,反覆寫歷屆考古題更是關鍵。

PS. 推薦民訴老師,老師講解詳細,也會做觀念統整以及比較,雖然是四等教材,對於五等選擇考很細也有很大的幫助,況且現在五等考題越來越偏向實務,光是法條記憶已經快不夠了!
法院組織法大意(法條+紙本考古題)
這一科要盡可能拿高分,範圍相較其他科少,法條考很細,所以要每個細節都注意,特別是一些年月、數字記憶,然後也是反覆做考古題(我大概快要做10),對於新修法條務必要特別留意,而今年法官法也成為本科考試的重點了。

六、心態
    從開始準備到上榜前後準備差不多兩年左右,前面一年因為盲從「一魚多吃」考法,花費不少心力在摸索,因此奉勸要考五等的人,一定要設立明確目標,並且要有破釜沉舟的心態,才能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畢竟五等考試很雜又很細,錄取率相對低,不適合長期準備(對全職生來說),會因為時間久被落榜心情影響反而變懶散。
    準備考試期間,是條很孤單的歷程,即便有家人的支持,對於全職考生的我仍是個無形的壓力,調適壓力也是準備考試的一門學問,要想想自己為何而考,唯有明確目標與方向才能盡快上岸,否則只淪為自欺欺人的萬年考生,白白浪費人生。

七、結語
    國考只是一個選項,而非全部,旁人對於你一定有不同意見與看法,不論他們的意見是正面或是負面,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最重要,旁人的意見就不再如此重要,這兩年準備考試來,我學會認識與接納自己的不足,並且更積極面對挫折,檢討失敗的原因以及改進的方法,準備考試期間的確需要付出時間與代價,卻也相對學習許多人生的功課,沒有一個抉擇是絕對正確,自己的人生誰有無法評論,也不要由其他人替你做選擇,唯有為自己負責、相信自己才能勇敢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直到看到榜單上有自己的名字之前都不敢確定自己會上榜,上面所述雖然如同事後諸葛般,上榜對我來說也只是個開始,然而能夠確定的是因著這次上榜的經驗,我會以更正向的態度面對接下來的挑戰。